196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巴頓(英)和哈塞爾(挪
瀏覽次數: 342 發布時間:2017-05-22 11:40:29 發布人:editor
巴頓,D.H.R.
Derek Harold Richard Barton 1918~
英國有機化學家
1918年9月8日生于英國格雷夫森德。1940年畢業于倫敦帝 國理工學院,1942年獲哲學博士學位。1945年任帝國理工學院講師。1949~1953 年在美國哈佛大學任有機化學訪問教授。1953年回國,任倫敦大學伯克貝克學院 教授。1955年任格拉斯哥大學教授。1957年后回倫敦帝國理工學院,任有機化學 教授。1978年成為倫敦大學榮譽教授。
巴頓在40年代初當研究生時,就對 甾族化合物 和 萜 類化合物感興趣,并著手進行結構方面的分析研究。在這期間曾受到 O.哈塞爾發表的論文的啟示,為了弄清分子內各個原子的空間排布位置和相互間 作用的關系,他在1945~1949年間設計了多種有機化合物的分子模型,以表示三度 空間的立體圖像。1949年他應美國哈佛大學之聘,任有機化學客座主講人。經過 多年研究,他闡明了分子的特性與它們的空間構型和構像之間的關系,發展了有機 分子 立體化學 的結構概念和理論;通過對脂環化合物的深入研究,指出了許多復雜 有機化合物的立體結構,提出了一些甾族化合物的構像;50年代初,關于 構像分析 的著名論文公開發表,在科學界引起巨大反響,認為是對立 體化學和有機結構理論的又一重大貢獻。60年代后,他在合成 甾醇 類激素方面又取得重要成就,發明了著名的合成醛 甾醇的 一種簡便方法,后被稱為“巴頓式反應”。此外,他還發表了一系列有關合成青霉 素和各種四環素類抗菌素的重要文章。他因測定一些有機物的三維構像所作的貢 獻而與O.哈塞爾共獲1969年諾貝爾化學獎。
1969年諾貝爾化學獎
哈塞爾
Hassell,Odd,1897-1981
挪威化學家
生于奧斯陸。1920年畢業于奧斯陸大學,后到柏林大學深造,1924年獲哲學博士學位。還曾獲哥本哈根大學,斯德哥爾摩大學名譽博士學位。1925年任奧斯陸大學講師,1934年后任教授,物理化學第主任。是奧斯陸、特隆赫姆、斯德哥爾摩、烏普薩拉、哥德堡、哥本哈根科學院院士,建廠化學會、倫敦化學會會員,1947-1957年任《斯堪的那維亞化學學報》挪威編輯。
哈塞爾用X射線和電子稍微方法研究結晶結構和分子結構,并測定電偶極矩。還研究聯結6個環的立體化學與分析,由分子給予體向分子接受體傳遞電子形成弱絡合物的原子排列。
1969年,哈塞爾與英國化學家巴頓同獲諾貝爾化學獎。
貝爾化學獎。昂薩格于1976年10月5日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去世,享年73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