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3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庫恩(德)
瀏覽次數(shù): 342 發(fā)布時間:2017-05-16 16:12:07 發(fā)布人:editor
Kuhn,Richard,1900-1967
德國化學家
生于奧地利維也納。1922年畢業(yè)于慕尼黑大學,獲哲學博士學位,1926-1929年任蘇黎世高等技術學校教授。1929年任凱撒.威廉醫(yī)學研究所化學部主任。1950年任海德堡大學生物化學教授,1955年任普朗克研究所副所長,是國際化學聯(lián)合會會員,1938年任副會長。還是海德堡科學院、紐約科學院院士,德國化學會,倫敦化學會,印度化學會,波蘭化學會,日本藥學與生物化學會會員。
庫恩長期研究胡蘿卜素化學成分,發(fā)現(xiàn)貝塔胡蘿卜素由碳、氫2種元素組成,以交替單鍵和雙鍵延伸排列成啞鈴狀對稱結構。
1935年,庫恩首次合成核黃素。研究核黃素機制,發(fā)同核黃素是一種畏酶,在機體內先與磷酸及腺嘌呤結合,形成復雜結構,后與特殊蛋白質結合,形成一種有催化能力的酶。
1934年,庫恩與卡勒合作,合成維生素B2,1937年合成維生素A,1939年,庫恩合成維生素B2,并發(fā)現(xiàn)其完全化學式。
庫恩研究胡蘿卜素、核黃素和維生素成就顯著,1938年獲諾貝爾化學獎。
庫恩發(fā)表科學50多篇,出版過化學、物理化學、酶化學方面教科書。